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關於笛子


笛又名橫吹、橫笛。相傳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後輸入長安。宋朝以後,成為伴奏戲曲的重要樂器。
傳統的笛子,竹製,有六個按音孔,一個吹孔和一個膜孔。
吹奏時,由竹管內空氣柱的震動而發音。
而常用音域有兩個八度。笛音清脆、高亢、透明而圓潤,獨奏、合奏均具特色,表現力豐富,故深受人們喜愛。
笛子種類主要分兩種,因為這兩種笛子分別為昆曲和梆子戲的主要伴奏樂器,所以習慣上稱為「曲笛」和「梆笛」。
「梆笛」 :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,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。
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,有一用軟質木材製成的塞子,稱作笛塞。
而膜孔為在左端第二孔,主要用來貼笛膜。
笛膜是由蘆葦膜製成,經過氣流振動後,便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。
而音孔即為按孔,有六個,分鄂開閉這些音孔,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。
基音孔位於笛子右端的兩個側孔,可用來調音,決定笛子最低音範圍的作用。
而助音孔則於笛身最右端的兩個孔,其主要用途為將音量擴散,使其穿透力更強,音量更大,而其還有基音孔的調音功能。
而另有一部為稱為海底,即由吹孔至笛塞之間,主要功能是阻步氣流向上,使向下流動,集中發音。梆笛的音色高亢,遼闊而明亮,相傳中國至元代因戲曲之盛行,而以梆笛為伴奏樂器的屬北方梆子戲曲,故稱「梆笛」。
「曲笛」 : 現因其音域而稱「中笛」,在古代又稱為「市笛」或「扎線笛」,因盛產於蘇州之故,又有「蘇笛」之稱。
此種笛子較梆笛長且粗,廣泛流行在南方地區,長音寬廣、柔和。最適宜合奏、獨奏。
在江南的絲竹樂和崑曲等伴奏當中,曲笛是最主要的樂器之一。
曲笛之構造、吹奏姿勢及技巧與梆笛完全相同,外觀像放大後的梆笛。
「新笛」 : 新笛於民國二十五年,由丁燮林先生所創制,由中央研究院制訂為國樂新器。
此笛共有十一個按孔,它是採用明朝朱載育的十二平均律,一律一孔,共十一律,另一律為筒音(全按)。全按為D,有三組音域,能發出三十四個音,左手時只需按住兩個孔,其餘一孔一指,可轉十二個調,又稱十一孔新笛,或律笛。
新笛之音色柔美、恬靜、清幽、雅潔,毫無火氣,適於與彈撥樂揚琴同時演奏。

沒有留言: